广西百色福禄河国家湿地公园简介
(一)地理位置
广西百色福禄河国家湿地公园,位于百色市城东南郊,距离百色城区不足10公里,涉及右江区龙景街道的福禄村、大楞乡的中华村以及田阳县洞靖乡百勇村的小部分水域及护林带。
(二)公园范围
公园范围四至边界和范围:北至福禄村的浪兴屯、西南至中华村的百华屯、东至右江区入口。地理坐标为东经106°33′51″~106°33′47″,北纬23°44′35″~23°49′31″,东西跨度6.8千米,南北跨度9.2千米。总面积659公顷,湿地率47.6%。
(三)历史沿革
福禄河是珠江流域西江水系右江重要的一级支流。源于德保县东陵乡高国屯一带为中心的漏斗状溶岩地区。于田阳县桥业乡活旺村那虎屯流入百色市境,流经那仁、达双屯后复出田阳县,于洞靖乡奔流9千米后,又于百色市大楞乡中华村百华屯入境。尔后北沌至龙景街道福禄村久布屯转折东流,于平甫屯东汇入右江。市境内一段长26.3千米。流域面积为515平方千米,河宽一般为30~50米。境内主要支流是大楞乡的昔仁(达双)河和龙景街道的东环溪,干流流量基本稳定,河床坡降大,且有2米高以上的跌水100多处, 形成小瀑布。全流域可利用落差263米,有利于梯级开发水力发电站和修建引水工程,以灌农田。解放后,该河水资源及水能资源已逐步被开发利用。至1988年已在下游兴建了能灌溉农田1万余亩的福禄河引水工程;至1991年,装机容量为9600千瓦的百色市福禄河三级电站已建成投产,至2001年装机容量1.29万千瓦的福禄河五级电站即福禄河水库已建成使用,主要用于灌溉、发电以及当地村民水源。
(四)地类现状
百色福禄河国家湿地公园用地总面积为659.0公顷,其中有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251.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8.2%;林地315.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7.8%;耕地(水稻田)6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0.9%;园地面积27.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1%;交通用地3.2公顷,主要为现有道路以及坝址用地,占土地总面积的0.4%。
(五)生物资源
福禄河湿地位于百色市城郊,福禄河本是百色市境内绕山而过的自然河流,水质清澈、鱼翔浅底,水鸟成群、远离闹市,环境清幽,在两岸绿树的掩映下,一路跌宕,碧玉天成,秀丽幽雅,最终汇入右江干流,经那吉水利枢纽和福禄河上的五级电站,将水位抬高后,范围内水面宽阔,多处河湾与两岸连绵山体、蓝天交相辉映,山水一色、或隐或现、波光粼粼,清新的空气随风荡漾,畅人胸怀、瞭人心脾、促人神爽。
稻田美景
在湿地公园周边有大片稻田,是难得的湿地景观。对于生于闹市的人们来说,稻谷生长的每一个阶段,都是难得的风景。从刚播种下大片的嫩绿、到生长旺盛时期浓浓的深绿、到稻子成熟季节满眼的金黄,好似一幅幅水彩画,观之心旷神怡,若遇微风,起伏的“麦浪”微微波动,更加妙不可言。
百年古树
湿地公园范围内有几棵百年扁桃古树,与湿地公园距离不足500米的福禄村还有十余棵百年古树群,它们直插云天的雄姿、华盖一般的绿荫、园浑匀称的枝干和充满成熟健状美的树皮,不仅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而且大多经历了沧海桑田般自然演变的考验,是大自然变迁史的见证,同时,也是当地村民热爱大自然,爱护生态环境以及与大自然和谐共存的见证,是非常稀缺的自然景观资源。
文化资源
“那”文化
湿地公园周边主要是壮族居民,壮族先民适应江南主要是珠江流域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把野生稻驯化为栽培稻,是我国最早创造稻作文化的民族之一。生产方式决定文明类型。壮族是稻作民族,他们称水田为“那”,冠以“那”字的地名遍布珠江流域及整个东南亚地区。其中又以左右江、红水河等流域最为密集。
“那”文化是在文化生态学视野中的壮族文化,不仅表现为一种稻作文明类型,而且以其整体性显示出区域文化的个性特质。“那”字地名蕴藏的稻作文化和民族文化的丰富内涵,成为生息于这一地区的人们共同体的鲜明标志和历史印记,故我们称之为“那文化”。
因“那”而乐的节日文化、据“那”而作生产文化,赖“那”而食的饮食文化、靠“那”而穿的服饰文化、凭“那”而居的居住文化都是“那”文化的鲜活体现、和稻作农耕生活密切相关,是物质文化、行为文化观念文化混为一体的表现形态,是稻作文明类型和壮族文化群体的象征。
百越古道文化
水上交通是人类最早跟外界沟通的一个渠道,广西西南地区的右江是古代滇、黔、桂重要的交通枢纽,是大西南出海的重要通道。千百年来,百越民族先民就是通过这条水路越过群山的阻隔和遥远的人们交换物品和信息。正因右江盘地有这一优势,南宋朝廷就在田东横山寨设立官办的博易场,专门负责大理马的购买为辽军供给军马,马匹的频繁交易使得桂西与云南之间逐渐形成了南宋以后持续发展的商业古道,因古道路线辐射在广阔的百越民族地域,故学术界称之为“百越古道”。
福禄古镇是百越古道一个重点驿站,因为它处水路咽喉。东接横山寨至邕州及珠三角地区,西至云南大理国,连接缅甸、印度,特别是水路可由右江溯流而上到达云南剥隘、西林、广南及田林等。沿福禄河又可至昔仁、洞靖。历朝的福禄古圩商贸繁华,街圩分上圩和下圩,上圩商贸多茶马、盐马、烟土交易;为下圩商贸多为瓷器、麝香、胡羊、长鸣鸡、披毡、布匹、文具、云南刀及诸药物;当时的福禄古圩是商贾云集,土特产琳琅满目的博易圩场,它成为百越古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中原文化、滇文化、岭南文化相互交融和碰撞,在古道的交汇处福禄村留下深刻的历史记忆。
壮剧和壮族情歌文化
壮剧和壮族情歌均为2009年进入百色市右江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文化。其中,壮剧,又叫“壮戏”,分北路壮剧、南路壮剧和师公戏三类。右江区流传的北路壮剧剧目多,数量达100多个,皆属传统剧目,如《借青佩》、《伯美联》、《姐妹易嫁》等,深受群众的喜爱和欢迎。壮族情歌是流传于本地壮族村落的民间歌谣,为青年男女谈情说爱时唱。歌词常采用比喻、暗示、影射、衬托和双关等手法来表达男女的爱慕之情。句式有无言句和七言句,在韵律上为腰脚韵或头脚韵互押,曲调因村落所处的地理位置各异,有布林调、大楞调、龙川调、四塘调等。